理天遊記(第八回)

2011010610:00
第八回 遊靈山聽 佛陀說法(四)

濟公活佛 降     乙丑年七月十五日天筆蔡生扶

  偈曰:生生死死死又生。孽魂轉世肉裏羹。

     因因果果因又果。輪迴道上作馳騁。

濟佛曰:生是死的開始,死是生的開始,所以生死只是

    一種假象而已,尤其對一個解脫的人來說,生

    死只不過是一種過程而已。因此「生」也不必

    高興,「死」也不必悲哀,只是貪生怕死的人

    ,往往對於生死看不開,但是他越看不開,反

    而受到生死的樊籠所束縛。尤其世人對於死總

    是畏懼,但畏懼並無法拒絕,有一天它仍然會

    到來,你仍然必須去面對它。因此「死」得光

    明磊落也是死,死得不清不白也是死,死得自

    在自如也是死,死得不甘不願也是死。在此「

    死」又有重於泰山,輕於鴻毛。為何能重於泰

    山,因為此人在世每每行功立德,行慈濟世,

    經常犧牲小我,完成大我,因此有重於泰山。

    為何有輕於鴻毛,因為此人在世,常常只為自

    己著想,自私自利,不行功立德,不行慈濟眾

    ,因此有輕於鴻毛。

    清朝時代有位順治皇帝,曾題一段出家詩:

    「天下叢林飯似山,缽盂到處任君餐;

     黃金白玉非為貴,惟有袈裟披肩難!

     朕為大地山河主,憂國憂民自轉煩。

     百年三萬六千日,不及僧家半日閒,

     來時糊塗去時迷,空在人間走這回。

     未曾生我誰是我,生我之後我是誰?

     長大成人方知我,合眼朦朧又是誰?

     不如不來也不去,亦無煩腦亦無悲,

     悲歡離合多勞慮,何日清閒誰得知?

     若能了達僧家事,從此回頭不算遲。

     世間難比出家人,無憂無慮得安寧,

     口中吃得清和味,身上常穿百納衣。

     五湖四海為上客,皆因夙世種菩提;

     個個都是真羅漢,披塔如來三等衣。

     金烏玉兔東復西,為人切莫用心機;

     百年世事三更夢,萬里乾坤一局棋。

     禹時九州湯放桀,秦吞六國漢登基;

     古來多少英雄漢,南北山頭臥土泥。

     黃袍換得紫袈裟,只為當年一念差;

     我本西方一衲子,因何生在帝王家。

     十八年來不自由,南征北討幾時休,

     我今撒手西方去,不管千秋與萬秋。」

    看看這首詩歌,便可領悟出,一位高高在上的

    皇帝,都有生死輪迴的苦嘆,想早日悟出妙法

    ,脫去輪迴。但迷痴的眾生,卻還在五慾橫流

    中翻滾不停,尚以為樂,殊不知輪迴的大口就

    要吞噬,業障的繩索即將綑綁,畜道、鬼道的

    大門已經張開。就像螳螂捕蟬,沾沾自喜,尚

    不知黃雀在後,死難將至。

蔡生曰:聽 恩師之言,甚覺人生在世,如同寄居一般

    ,必須趁著有生之年,早修大道,早悟菩提,

    早做功德,但有些人往往以為自己能力不足,

    不知道如何去行功立德。

濟佛曰:心為功德本,心正即道正,道正即德正,德正

    即行正。如能再以行正去行功立德,即能顯露

    內在之本性。

    但今之世人以為行善給別人看,才有功德,所

    以往往在有人看到的地方才去做,沒人看到的

    地方,就不去做。像這種作為是「有為功德」

    ,而修道人必須做到無為功德,何謂「無為功

    德」,「無為功德」就是不管有人看到或是沒

    人看到,都要行善。這才是「無為功德」。「

    有為功德」雖能博得美名福報,但「無為功德

    」才是菩薩的行持。

    另有人往往步入「頑空功德」,何謂「頑空功

    德」,就是心想做,而不去實行,只是心裡想

    想而已,口裡講講而已,所以是「頑空功德」

    。就好比肚子餓的人,心裡想吃,口裡講吃,

    結果沒吃,肚子還是很餓。

    行功立德也是一樣,有些人開口閉口說要做善

    事,但只是口裡講講而已,這不好像餓著肚子

    ,說吃飯,永遠不飽嗎?

蔡生曰: 恩師說得也是,有些人就是如此,心裡想助

    印善書,但是為了要走一段路到郵局去,真麻

    煩,所以就作罷了。但是肚子餓了,上街吃飯

    ,再遠的路也得走,就不嫌麻頂了。說到助印

    善書,弟子就想到最近常看許多讀者來信說,

    他的病症已漸漸消除;有的說他的家庭越來越

    美滿;有的說他的事業越來越順利。他們部感

    謝本堂 恩主的慈悲保佑,可是有些讀者來信

    ,仍然訴求他們的痛苦,這是什麼原因?  

濟佛曰:哈哈,禍福無門,唯人自召。其實世人的得福

    與遭禍,都是自己造出來的,並不是仙佛能給

    予的。仙佛只是告訴世人怎樣去做而已,如果

    世人不去體悟仙佛的意思,或是體悟之後,不

    去做,就是每日寫信訴求,也是於事無補。 

    須知有些讀者來信說他的病體好了,感謝本堂

     恩主的保佑。其實吾說那是他善報的因緣聚

    合而已,也就是說此人先前曾經行差積德,至

    今差報來臨,所以病體得已康復。至於現今行

    善未得善報,乃是因緣未到,在因緣未到之時

    ,不可自暴自棄,不可埋怨行善。應該找出未

    得善報的原因?

蔡生曰:行善未得差報有何原因?

濟佛曰:行善未得善報有許多原因。一、時間未到。二

    、一面行善,一面作惡。三、心不甘情不願的

    行善。四、一心只想回報的行善。五、只知佈

    施,不修口德,不修心性,濫發脾氣,六、行

    善之後,後侮抱怨。以上這都是行善之後,善

    緣不能聚合的原因。

蔡生曰:為什麼善緣不能聚合?

濟佛曰:因為心中存有太多的邪思惡念,所以善緣不能

    聚合。就好比一位生意人,擁有一個地點好的

    店鋪,他的命也註定有財庫,可是此人不修心

    性,為人刻薄成性,經常不把客人當客人,更

    濫發脾氣。如此一來有好的店鋪,有好的財運

    ,可是不得人和,別人的生意賺錢,他的生意

    賠本。雖有財運,不得財路,都是他自己所作

    所為的結果。

    善緣的聚合也是一樣,必須行善之人的心性改

    善之後,才能達到的。

    好了,今天,我倆又要再訪佛陀,賢生準備上

    路了。

蔡生曰:弟子遵命。

濟佛曰:舊地重遊靈山勝景,賢徒有何感想?

蔡生曰:能跟隨 恩師親訪佛陀,實是弟子最大榮幸,

    今天弟子將再請示佛陀於菩提樹下的悟道真理

    。

濟佛曰:賢生每問皆是佛法的核心思想,這對想探究真

    理的人來說,真是難得機緣。前面已達靈山,

    賢生速整潔衣履……。

    (巳見蔡生在佛陀座前虔誠的頂禮叩拜。)

佛陀曰:賢生免禮,賢生今日來此,欲問吾在菩提樹下

    的悟道真理,是嗎?

蔡生曰:無上世尊果然神通廣大,蟻生的動念之間,世

    尊悉知悉見,真不可思議,請 佛陀慈悲開示

    吧!

佛陀曰:人人皆有佛性,只是此佛性被攀緣妄想心染著

    ,故難以顯露,如金礦之內本有金,只是被壙

    垢染污,一旦汰其壙垢,才能製成金器。

    眾生本具佛性,只因妄想而覆蓋本具之佛性。

    加以妄想喻灰塵,佛性喻虛空,灰塵變動而虛

    空不壞。如以妄想喻客人,佛性即是主人,因

    客人短暫小住常變動,主人長久居住不變動;

    因妄想是虛幻心,佛性是本性真心,妄想是時

    善時惡,本性真心是非善非惡,妄想是生生滅

    滅,本性真心是不生不滅。妄想心是攀緣的,

    本性真心是真如的。

    眾生流轉三途六道,就是不知常住真心,而認

    攀緣妄想心為心;就好像認客人為主人,認主

    人為客人,所以才流浪在茫茫苦海之中。

蔡生曰:請示佛陀這一切的起源是什麼?

佛陀曰:一切都是因緣而起的,它像一個圓環無端,如

    璧上時鐘的指針,繼續不停的走,到底那一邊

    才開始,那一邊才結束,這很難說。一切因緣

    也是一樣,當惑業的流轉,便是緣起的開端,

    也是因緣和合的開始。一切眾生也都是由於因

    緣和合而生,如一粒豆的種子是「因」,土壤

    、陽光、水份即是「緣」;如賢生有向佛之心

    ,這是「因」,形成今日在靈山相會,這是「

    緣」青年男女有愛戀之心,這是「因」結合成

    夫妻,這是「緣」;惑業的中陰身阿賴那識是

    「因」,父母的行房交合,這是「緣」。

    這「因緣」的流轉是很微妙的,如以世俗法,

    簡易的分析,相信初學的人,便容易了解,譬

    如說:竊盜為什麼被關在牢房裡?就是他去偷

    去搶別人的東西。為什麼會去偷去搶別人的東

    西?因為他喜愛這東西,或是為了生活享受,

    而不擇手段,這也是貪心懶惰的結果。為什麼

    會貪心懶惰呢?就是為了滿足身體與心理的慾

    望。為什麼要滿足身體與心理的慾望?因為身

    體與心理太貧窮了。為什麼身體與心理貧窮就

    要去偷去搶?因為他有痴心妄想的僥倖心理,

    為什麼他有痴心妄想的僥倖心理?就是他私心

    作祟,本性良知蒙蔽。為什麼他會私心作祟,

    蒙蔽本性良知?因為他不明白事理的原因?為

    什麼他會不明白事理?就是他以淺知淺見的思

    想去面對一切。為什麼他以淺知淺見的思想去

    面對一切?這就是無明的惑因與業力的牽引,

    為什因會有無明的惑因與業力的牽引?就是因

    為前世未修功德,所以此世無緣接近佛法。為

    什麼要造功德修佛法?就是要消業障了因果。

    為什麼要消業障了困果?就是要求解脫了生死

    。為什麼要求解脫了生死?因為唯有解脫生死

    才不會沉淪生死苦海。

    如何才能解脫生死輪迴,今以淺白的事理分析

    之:如鐵塊才會受到磁鐵的吸引,銅塊就不會

    受到磁鐵的吸引。有物才會受到地心引力吸引

    ,無物就不會受到地心引力吸引。有我心才會

    受到外境的誘惑,無我心就不會受到外境的誘

    惑。有痴惑才會受到生死輪迴,無痴惑就不會

    受到生死輪迴。故偈曰:「此有故彼有,此生

    故彼生;此無故彼無,此滅故彼滅。」

蔡生曰:感謝無上世尊大慈大悲,將無上甚深的微妙佛

    法以淺白易知的事理分析,使凡是看到「理天

    遊記」之人,皆能以簡易的啟示,開發自己深

    藏的真如智慧,這真是聖天讀者的因緣福慧,

    才能得到佛陀的無上圓通心法。

佛陀曰:這是賢生有救世的苦口婆心,才會在因緣之下

    問到我的悟道心法,能悟我法者,即得佛之心

    印,能悟佛之心印者,即得「是心是佛」之境

    界,但此是初得之佛因,非是永證之佛果,必

    須漸次修行,才能永證佛果。

蔡生曰:感謝 無上世尊慈悲開示。

濟佛曰:賢生快向 佛陀頂禮謝恩,準備回堂。

    (此時蔡生整束儀容,虔心恭敬在佛陀座前再

    次頂禮叩首謝恩。然後師徒共乘蓮台,離開靈

    山。)

濟佛曰:聖天堂已到,蔡生下蓮台,魂魄投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