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果命程定論-第二十五章~後序

2010091110:00
觀音菩薩 降  

第廿五章 何謂新造因

  因果,是既種其因,才有其果。往昔在因業種下之後,其業緣歷經輪迴
,在此轉輪動力之間,促使緣機成熟才形成果報。然則,上元甲子 關皇榮
登九五,掌凌霄權樞,有鑑隔世果報,容易因當世善者未獲福,惡者未遭禍
,乃頒敕果報律例為「現世報」,因此因果輪迴報象中,產生新造因當世報


  眾所周知,當個人遭到因果冤親之干擾,必然多是累劫以來所種之因端
,我人夙世輪迴不知凡幾,業累之清償,已是緊密,再加上新造因之快速成
熟顯報,當然就更為頻繁。因此各大正教都知「三期末劫,因果大清算」之
警語。

  為何要在本書中闡述此一現象?緣於因應新天律,有必要讓眾生知道果
報頻繁之原因外,尚要使眾生知所警惕,切莫以為果報要經輪迴才會緣熟。
吾舉個最淺顯的例子:往昔許多人不能善事父母,以不孝肇因,但卻不一定
會遭逢兒女的不孝。
際值今日天律新頒,凡有不孝父母之人,必遭兒女同樣
不孝以對。不過,眾生對於何種事物是為新造因,可能有所無奈,無可著力
。當然,這些必須已經達到宿命通力,亦即修行有所成就之人,始能察知。
因此,眾生最保險的做法,就是謹行戒慎,切勿在日常間有所違逆道德戒律
等事,即可有效斷除新造因之虞。

  在此三期末劫末法時際,雖有大道普傳,眾生輕易可以親近道場,可謂
福緣深厚,可以藉修行之機而了斷夙世業累,只要再戒慎於新造因,則將過
程平順,減少一大阻力。尤其值得一提,即是新造因之果報,是絕對相對性
,緣於夙昔必經輪迴才會產生報象,今時略去此一過程,當然即要針對特定
性而成報象。譬如說你喜歡欺騙他人,或者佔人便宜,當你受報,也將是此
一現象。深願眾生明之而戒慎,有過則改,無過則勉。

觀音菩薩 降   

第廿六章 念力與業力

  何謂念力?即乃我人以精神層次之能量,凝聚成可移動之力場。業力,
即是造作事務所產生報果之現象。
此二者所差別者,一是當下即可產生之現
象,此一念力並已經實驗推証,在人類身上是可以形成;另者,業力則是屬
於因果輪迴現象。有一派學說,大意是:人在心中都有一個「不」的概念,
譬如:不要生病,不要坎坷、不順,因此相對面即是要健康,要順利,要飛
黃騰達。但實際上,你不要生病,它卻愈會生病;你不要不順、不要坎坷,
它卻愈會波折阻礙。這一學說,築基理論在心理學上,叫「患得患失」,人
有此心理,反而將平素的實力(或運程)大打折扣。

  吾淺喻之:許多人都曾碰上求學期間,平素功課不差,考試也算差強人
意,一旦碰上正式會考,卻往往疏誤,比平常實力降低許多(許多事項亦如
是),此正是人之心理患得患失,壓力過重,臨場緊張而失常,正是人心深
處「不」的反射。易言之,此一念力使人情緒陷入對照現象,而產生折扣的
結果。念力就像隨著人之出拳動作所帶起的力場,雖然看不見,但卻可以感
受到,而拳的落點,實質接觸面,就像人之業力所產生的現象,是屬於實質
面。

  在因果理論間,將念力與業力併提,是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
感召與牽引。
念力在你心中「不」的時候,它即牽引你的業緣成熟(如前所
譬喻,你不要生病,往往都很會生病)。業力亦如是,當你心中有欲望時,
你的防護能量降阺,因此業力隨之產生(至少也會促顯業緣成熟)。

  闡述至此,對於念力所牽引因果,應該已是脈絡分明,因此業力也可以
是正面,就如有人可倚仗念力移動實物一般,它是正面能量,所以正念,如
慈悲喜捨,如念佛、誦經咒,這些都是正面的能量,所以一定可以消弭負面
的能量,如業力等。

觀音菩薩 降   

第廿七章 勿逆而餒

  人生在世,十之八九不如人意,此乃大多數人通象。但是,卻有極少數
之人,卻逆境處處,並且長時陷在困境之中,非止於事業財運之不順,並多
有小人活鬼、不善業緣之干礙。有時同一事件在別人身上,僅僅造成小漣漪
而已,但在其人身上,卻形成軒然大波,甚至牽擾甚久,尚可以因此煩瑣頻
繁,造成牽累於人。


  眾生在日常周遭間,當可見此事例,許多人嘲謔曰「倒楣鬼」,但是當
事人更是頹喪,不僅僅倒楣可以形容此心境,甚至有人灰心喪志,走上絕路


  雖然各自造業各自擔,其人今生所受,緣於夙世所造。然則,惻隱之心
人皆有之,見其困境,不免油然憐憫。所以,可以藉此篇而鼓勵逆境之人,
當下發心行善。依據冥例所判,今生困頓貧賤之人,並非造下窮凶惡極之大
罪,但是,卻有很多小罪業,譬如說:累世間常有仗勢欺人之冤怨,重不及
致命,但此行為過多,又每件每件累積不同之怨氣,因而今生運程每每在屋
漏偏逢連夜雨情形下,雪上加霜,乃至其人每逢好事,也後繼無力,一旦碰
上壞事,就比別人嚴重。

  俗語有云:「一樣米養百樣人」。人皆各有際遇,此一際遇之來源,即
累世之因緣,因緣既已前種,悔之不及。然則,時猶未晚,若能當下即發心
懺行,(無須依任何教門、無須花費任何錢財、只要一念向善,見善即行。
)則可藉此意念之提升,遏阻不善因緣之接踵而至,乃得漸漸扭轉此一困境
。但是要記住,持續的動力很重要,故困境稍有舒緩,切要加倍勵行,才能
有較大的空間改善。往昔有很多事例,從困頓間一夕改觀,往昔之律是隔代
(世)果報,但今律已改,定將會要有更周嚴而急速的果報動力。因此眾生
勿逆而餒,將能很快憑藉一念懺行之善而得扭轉困境。

觀音菩薩 降  

第廿八章 勿順而乖

  乖者,今人義為柔順而和。然,其本義是為違逆、蓄意反其道而行。人
在順境之中,容易得意忘形,總以為自己得天獨厚,遇上任何事故或波折,
總能化轉,並且得貴人之助,轉艱困而成平順。

  容或有人是如此,但其中關鍵仍在你自身的福報尚未盡頭,才會看似逢
凶化吉,一切順利。語云:「為善不昌,必有餘惡;為惡未禍,必有餘蔭。
」所以,人在順境之中,即是在消耗你自身的福報,一旦用盡,即會遽然逆
轉,尤其順境之人,在消耗福報猶倍數於平常人,因為一般人尚會見善量力
而行,順境之人則會不屑(或者不會刻意)去行善,因此一增一減之間,福
報之比例不言可知。


  當人在順境之時,通常都會認為理所當然,也就是觀念容易進入比較自
我的領域,私心更加明顯,鮮少身在順境是如身在逆境,如履薄冰、戰戰兢
兢。因此不但不容易再積善福,更容易造下乖逆的言行(或是蓄意背離道德
規範),在此情形下,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,福報不再(並且也因為沒有善
德善福之造立,即容易牽引出夙世之業力。)。

  眾生在人生苦報場中,是了結夙世因緣,所以可以得到善福,相對也必
然會有因果業債需要償了,一旦在報象出現之時,你沒有善力(亦即善因緣
之能量),那麼情勢逆轉,要再挽回實在困難,尤其身在順境之人,總是認
定自身的擁有,不論是權勢、財富,甚至政商人脈,一定會足以化解會遭遇
之困難。換言之,他認為他有能力藉目下所擁有之力量去面對不順之情境;
加上人心不足之通病,有權者、有錢者,都會想要更有權、錢,所以對此用
上不當手段者,比比皆是,那麼更加速順境的消失。

  因果論中,福善積多,自然得享福報而一切順利,可是沒有人可以福報
不盡。(若有早已成仙、成神,無須再入輪迴。)相對,人皆有惡,累積夙
世業緣,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。當你在順境時,切要居安思危,至少也要戒
慎,切勿故意違逆善道,可以延續順境,不致逆轉於不善情境之中。

觀音菩薩 降   

第廿九章 因果不能滅

  所謂因果不能滅,是一旦其因種下,即已形成其事件本身牽引的能量,
在未來時間中,此一牽引之業力,必然會形成果報,所以種因即是肇建不滅
之果報;僅能從果報未成熟之前,加以消弭或者提高自身防禦之能量,以期
因可消、果可輕,降低種因能量傷礙至最低程度。

  首先,如何使果報大化小?當然即是相對面種善因、結善緣,使自身在
生命過程中,會牽引因業成熟的事機及運程,改善至比較平順,如此可以作
預防性之消弭因業。如何提升自身防護、及抗禦果報來臨時之衝擊?唯一不
二良方,就是修行。因為修行一則明理生慧;二則增益自身夙世善機顯現;
三則最為重要,因為你在修行之中,必然會皈依佛聖,則可仗恃佛聖之庇助
;就好像前面有座山,幫你擋住強烈旋風,你可以減輕受到衝擊傷害。

  修行之人,甚至有人可以藉助於法要,如密行,以提升自身能量與業力
抗衡;或者轉化、消抵(當然那是必須具備功行,才能有效抗衡,否則,亦
如他人要受果報。) 昊天至仁,果雖不能昧(滅),但卻可以使之預防減
輕,甚至舒緩延長,最簡單的分析,百斤重物,一次是重擔,但分成三次、
五次、十次,則可勝任負荷,甚至有人已不視為重擔,可以輕易度過此果報


  是以故,眾生當須體悟果之可怕,來自其因。慎因是為周全之道,若是
其因已種,則時刻惕勵,勉之而行。

觀音菩薩 降   

第三十章 考關

  為何考關與因果會聯結?為何闡述因果論會有考關?原因很簡單,許多
果報,是助長考關的衝擊傷害,甚至層面更廣;有的果報本質上即是藉著考
關來了結。吾淺舉一例:某對夫妻,妻一心向道,但卻常遭到夫之阻礙,甚
至污衊,以至此一婦道無法專心精進,此謂之家庭考。但其本質上,有其夫
妻因果存在,所以,考關在修行之過程中,幾是不可避免。

  當然,因果以考關形式出現,則是更在理所當然,許多精進道子,在早
前均是一昧以道程為重,將家庭考輕忽,或者置之不理,因此往昔修道子敗
在此考關之下,難以枚舉。時至今日, 上天大開普渡之門,鸞門應運弘興
,善書寶冊廣為頒傳,許多道子已較能圓融面對此一家庭考。

  然則,一關雖過,一關又起,今日道子雖已大幅降低減輕受到家庭考關
之傷害,卻受到更多考驗,如名利關,如順逆考,甚至還有法教宗脈及至仙
佛考,諸此種種,好像道子道程頗為坎坷,因此又怨 上天為何要有如此多
考關。雖曰「道無考,不成道」,但最主要的關鍵,是因果的力量,藉考關
來了結。換言之,不是 上天故意刁難,而是你自身的因果要了,才會有那
麼多的考關讓你去面對。

  修行路,好似求學路,要經過許多考試,才能証明你領悟了多少。修行
者要經過考關,才能驗証你的明心見性是不假,更何況面對考關,度過它,
你的道程更進一步,並且,因果業累更減輕許多,所以吾在本書才會將考關
列入,以茲勉勵。

觀音菩薩 降   

第三十一章 總論

  本因果書名以「命程定論」,當然即是著重於闡述命程現象與因果之聯
結。因果,是有其定律及邏輯,絕非天馬行空,可以信口開河;而其串連之
枝節,更是錯綜複雜,以蛛網形容絕不為過。所以,解因果就要抽絲剝繭、
按圖索驥。

  我佛住世,即有《因果經》之說法,是以簡易相對之直述,點出種何因
,得何果。但是,因與果,加上輪迴,那麼將如滾雪球一般,愈滾愈大,亦
即是說累世的因業,本是各自單獨的事件,但在輪迴動力(即是業力之牽引
),會將相類性的因業集結,這就是註成命程之理論所在。

  因果既是如此繁複,當然不是一本書數十章即可闡述周詳,所以吾盡量

擇要,而將歸類於同一相類而闡述,此亦為吾奉旨在貴堂著造因果系列以至
第四冊。  

  今日,本書將要完結,但是又深恐眾生閱書,不能立有所得,因此藉此
末章總論,略立綱要,以為眾生閱書之提點,甚願眾生勿負吾心,仔細研閱
。書至此結束,吾當敦聘佛聖賜跋與後敘。

朱熹夫子 降  

 後敘

  因果理論,仍可適用於窮理致知,更應有反躬踐實。因為在果報的現象
,若不能深入了知,常會有尤怨之心、不平之鳴,乃致前業報象尚未盡了,
又造新愆。

  眾生身在南瞻寶地,實不應身在福中不知福。一則 上天慈憫迭降寶書
,以茲啟迪。二則諸天佛聖慈悲,諄諄善誘。三則大開普渡,應運此土。

  今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慈悲,藉貴堂鸞期木筆揮砂,著作一系列因果叢
書,第四冊《因果命程定論》,業已完書繳旨,即將付梓,並已訂定繳書大
法會,可喜可賀。眾生當能更加深入研閱,一則以明因果命程,二則趨吉避
凶,三則更可早了牽纏之業障。

  吾有幸為寶書讚言,殷勉眾生當應好自珍惜,對此人生往後過程有絕對
之助力。是為後敘。

朱熹降於台疆新社懿敕拱衡堂

天運庚寅年正月廿一日

呂仙祖 降  

 篇後語

  喜矣哉!《因果命程定論》完書, 觀音菩薩之慈悲,不止僅僅於聞聲
救苦,尚且應機隨緣而示現,早在閻浮提地,已是家家 觀世音、人人 觀
世音,可以朗朗上口。

  今日貴堂荷蒙 天眷、菩薩眷顧,一連四冊因果書在貴堂手中完成,每
一部寶書都為貴堂之普化大命,創造突破之新里程碑。《因果命程定論》之
主題,更是迥異於前三部,當屬因果理論之另一層面。更是為貴堂鸞門普化
道務推行中,注入新血,猶如順風駛帆,當能更為廣泛普及眾生各階層。

  書已成,即將繳呈並舉行盛大法筵,吾為眾生欣喜,不揣冒昧抒文以誌
篇後,與眾生共勉。

呂洞賓降誌於台疆新社懿敕拱衡堂

天運庚寅年正月廿一日

南華帝君 降   

 跋

  書之可看性,不但主題明確,猶要條理分明,更要切中要旨,闡述周詳
。尤其今書不若古冊之以艱文澀詞、修飾華麗詞藻,而是淺白文詞,務使閱
書者一目了然,閱之有味,能夠嚼咬,使書意容易消化,進而一閱即能有得


  觀音菩薩素抱慈憫眾生之大願,故願領命,迭下凡塵鸞門道場以著書。
在貴堂每部因果書即如一艘慈航,在苦海人間處處救渡苦難眾生。

  今日新書《因果命程定論》已是完成,即將頒行壽世,吾甚願眾生研閱
因果書,當要誠敬肅歛,以期仔細而深入理論之中,容或一時未有驗証,但
已深銘心識,有朝一日必有助益,切勿以一般吟風弄月之雜詠而輕忽。

  際值書成,吾略抒感言,以誌寶書是為跋。

南華帝君降於台疆新社懿敕拱衡堂

天運庚寅年正月廿一日